探索生成式AI
生成式 AI(Generative AI) 是一種人工智慧技術,能夠根據輸入的指令或數據,自動創造新的內容,例如文字、圖片、音樂、影片或程式碼。它藉由提供大量數據給深度學習模型(如 GPT、DALL·E、Stable Diffusion),從中提取高層次的抽象特徵,並根據模式產生類似的內容。
若能善用AI,它能大幅提升人們學習與工作的效率,為我們的生活帶來更多便利,但使用者也需注意準確性與倫理問題,且不宜過度依賴AI。
一、給學生的參考指引
-
- 學術與學習
- 寫作輔助:幫助撰寫論文、報告、摘要,提供靈感或建議。
- 筆記整理:將課堂筆記轉換為重點摘要、心智圖或簡報。
- 作業與研究:生成研究計畫、提供文獻回顧建議,或幫助理解複雜概念。
- 語言學習:協助翻譯、改正文法、模擬對話,增強外語能力。
- 數據分析:輔助統計分析、Python/R 程式設計、數據可視化等。
- 創意與設計
- 圖像生成:用於製作海報、PPT、社群媒體貼文、藝術創作(如 DALL·E)。
- 影片與音樂製作:生成影片腳本、字幕、背景音樂或音效(如 Runway、Soundraw)。
- 程式設計與開發:協助撰寫與除錯程式碼,生成 UI/UX 設計草圖。
- 個人提升與職涯發展
- 履歷與求職信:生成專業履歷、求職信,提高應徵機會。
- 模擬面試:提供行業相關的面試問題與建議回應。
- 生產力提升:時間管理建議、行程規劃、To-Do List 生成。
- 技術與程式開發
- 程式碼生成與除錯:幫助撰寫 Python、Java、C++ 代碼,解釋演算法。
- 數據分析與機器學習:用於數據預處理、模型設計、分析報告撰寫。
- 網站開發:自動生成 HTML、CSS、JavaScript 代碼,幫助學習 Web 開發。
- 學術與學習
二、給導師的參考指引
-
- 課程準備與教材開發
- 講義與簡報製作:自動生成課程講義、PPT 或教材摘要,提高課程準備效率。
- 案例與習題設計:根據課程主題生成個案研究、習題或測驗題目(如選擇題、開放式問題)。
- 課程結構優化:根據學生反饋,分析課程內容並提供改進建議。
- 評量與作業反饋
- 自動評分:AI 可協助批改選擇題、短文,甚至提供寫作建議(適用於非正式作業)。
- 學習分析:透過 AI 分析學生作業與測驗成績,識別學習弱點並提供改進建議。
- 語法與寫作輔助:自動提供學生寫作反饋,幫助提升學術寫作能力。
- 文獻回顧與資料蒐集
- 自動摘要與整理:AI 可快速從大量學術論文中提取摘要,幫助研究者掌握最新趨勢。
- 關鍵詞與引用建議:根據研究主題,提供相關文獻推薦與參考文獻格式建議。
- 學術研究與數據分析
- 研究假設與實驗設計:提供研究設計建議,如選擇適當的方法論、統計模型等。
- 數據分析與視覺化:AI 可協助處理數據、建立統計模型,甚至生成 Python/R 代碼進行數據分析。
- 論文撰寫輔助:協助撰寫摘要、研究方法、數據分析與結論部分,提高論文可讀性。
- 課程準備與教材開發
使用者在利用生成式人工智慧(AI)時,應該注意以下幾個重要事項,以確保學術誠信、數據準確性、法律合規性,以及道德責任。
學術誠信與抄襲問題
避免直接複製 AI 生成的內容:AI 可能生成與現有資料類似的文本,直接使用可能違反學術誠信原則。
適當引用 AI 生成內容:部分期刊和學術機構已制定 AI 內容的引用規範(如 APA 7th、MLA、IEEE)。
內容準確性與偏見
驗證 AI 生成的資訊:AI 在缺乏充足的資訊時,可能會依據已有的數據模式填補內容,導致提供捏造或錯誤的答案,這種現象被稱為AI 幻覺(hallucination)。
檢查數據與演算法偏見:AI 可能因訓練數據的偏差產生不公平或片面的內容,需保持批判性思考。
倫理與個人隱私
避免輸入敏感個資:不要在 AI 平台輸入個人資料、學校帳號、機密研究資訊,以防洩漏。
遵守規定使用 AI 進行作業與考試:某些課程可能禁止使用 AI 完成作業或測驗,應遵守相關規定。
學術誠信與評測挑戰
辨識 AI 生成的作業與論文:AI 生成內容可能影響學生真實學習成效,導師需提升識別能力。
重新設計評測方式:可以考慮開放性問答、口試、專案報告等,減少學生僅靠 AI 生成內容應付作業。
清楚界定 AI 使用規範:在課程大綱中說明 AI 可被允許的使用範圍,避免爭議。
教學與研究的正確使用方式
核實 AI 生成的教學內容:避免錯誤知識影響學生學習,例如 AI 可能產生不準確的歷史、科學數據。
確保 AI 在研究中的合理應用:避免在論文或研究中使用未經驗證的 AI 生成數據,保持嚴謹性。
法律與道德考量
避免侵犯版權與智慧財產權:AI 可能生成與已發表內容相似的作品,導師應提醒學生避免違反版權法。
遵守隱私保護法規(如 GDPR):如果 AI 會處理學生資料,應確保符合隱私與數據保護規範。
防止 AI 偏見影響教學與研究:AI 可能基於訓練數據產生不公平的推論,導師應提高警覺。

以下彙整相關網路資源,提供各位師生參考利用:
- 如何問出更好的問題?AI世代師生都必須面對的挑戰
https://gamma.app/docs/AI-phh7i67cg4hx4qu?fbclid=IwAR0rqZcDYvoZPFpcSw6Or2pdUq-Snus3ffpkZINS_80IEi8_XPfSaR6a_ZQ&mode=doc - ChatGPT 提問祕訣:從新手到專家,解析AI對話的科學技巧
https://domyweb.org/chatgpt-questioning-skills/ - 2023_09_ChatGPT的原理與應用
https://web.ntnu.edu.tw/~samtseng/present/2023_ChatGPT.pdf - 生成式AI工具使用指南[臺大圖書館HELP講堂20240912] 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fwzmEAWfuYE
- 小編必學AI繪圖生成式工具-Ideogram
https://www.cc.ntu.edu.tw/chinese/epaper/home/20240620_006906.html - 開始使用 dzine
https://steam.oxxostudio.tw/category/aigc/other/dzine.html#google_vignette - 文字AI超簡單!ChatGPT全方位必修課 報告 論文 New Bing Notion AI
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EM25tJ4oHUM&t=1s
圖書館也有許多有關生成式AI的館藏資源,歡迎前來借閱使用:生成式AI資源
1.延伸閱讀
1.STEAM 教育學習網:生成式 AI ( AIGC、GenAI ) 教學
2.國立台灣大學圖書館:如何引用ChatGPT生成內容?
3.中興大學:生成式AI之後的學術倫理議題解析
4.台灣學術倫理教育資源中心:大學校園因應生成式AI之指引及教學建議
5.史丹佛大學:生成式AI:史丹佛AI研究中心的觀點
2.參考資料
1.Cooper, G. (2023). Examining science education in ChatGPT: An exploratory study of generativ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. J Sci Educ Technol, 32, 444–452. https://link.springer.com/article/10.1007/s10956-023-10039-y
2.國立臺灣大學教學發展中心(2023 年 3 月 14 日)。臺大針對生成式AI工具之教學因應措施。https://www.dlc.ntu.edu.tw/ai-tools/
3.教育部臺灣學術倫理教育資源中心(2023年4月)。教師因應生成式AI的教學指引。https://ethics.moe.edu.tw/files/resource/poster/poster_24.jpg
4.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。生成式AI之學習應用及參考指引。https://ctld.ntnu.edu.tw/generative_ai
5.STEAM 教育學習網。生成式 AI ( AIGC、GenAI ) 教學。https://steam.oxxostudio.tw/category/aigc/index.html
6.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。行政院及所屬機關(構)使用生成式AI參考指引。https://www.nstc.gov.tw/folksonomy/list/c79bf57b-dc94-4aff-8d14-3262b5559cfc?l=ch
7.OpenAI (2025)。ChatGPT (GPT-4o mini)[大學生與教師在使用生成式AI時,應注意哪些問題]。https://chatgpt.com/c/6889bdc6-2c18-8010-a66e-590038364513